数据显示,近年来,我国电能质量治理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,2011年电能质量治理产业市场规模为426亿元,2012年增长至527亿元。在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方面,2007~2011年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市场规模从56.47亿元逐年上升至95.22亿元,年均增速在12%左右。
电能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治理迫在眉睫
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,电力用户采用了大量时变控制的非线性设备,电能的使用范围扩大,电力用户中涌入了大量的冲击、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;新的发电方式与储能方式的推广使用、高压直流输电、新型控制方式,以及使用许多非线性元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。以上种种原因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,并严重影响着生活和工作生产。解决日益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系统领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,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
电能质量问题对电网及用户设备造成的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:
(1)电压波动
(2)电网
谐波含量增加
(3)三相电压不平衡
(4)电压暂降
改善与治理迫在眉睫
调查显示,每年因电能质量扰动和电气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非常惊人。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的报告指出,全美因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达几百亿美元以上。在中国,根据2005年由国际铜业协会(中国)主办的“中国电能质量行业现状与用户行为调研报告”,在调查的32个行业共92家企业,有49家企业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达2.5亿元~3.5亿元。%~56%,我国目前的电能使用效率只有35%左右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能质量低下所导
有关资料表明,日本电能的使用效率在56%左右,美国为52%,欧洲为52致。如果全国大范围提高电能质量,以此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,将对节能减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我国电能质量标准日渐完善
“目前国内缺乏相应强制实行标准,使得国内企业对电能质量问题的认识非常淡薄,往往是电能质量影响正常生产或出现事故后,才意识到需要进行电能质量的治理。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。而这严重影响着电能质量行业的发展。
电能质量关系到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,关系到节能降耗、生产和生活,以及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。实施对电能质量的科学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。电能质量标准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基本技术依据。2000年以来,为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变化,国内外均加快了对电能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步伐
电能质量治理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设备迎发展商机
从目前来看,中国电能质量治理的推动主要由供电部门发起,全国各地的供电系统成为电能质量治理的积极推动者。而企业方面,由于对电能质量认识的不足以及对成本因素的考虑,对电能质量治理表现出的热情不高,这使得中国电能质量市场的推动力略显不足。
但随着电力电子与信息通信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应用,一些新型电力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,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企业和用户共同关心的课题。企业自身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,以及国家政府对电能质量治理的推进,使得未来电能质量治理内在的发展动力逐步增强。据统计,2012年无功补偿设备的市场实现销售额351.27亿元,谐波治理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01.94亿元,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45%与371%。
相关设备迎发展商机
我国电能质量问题的存在,引起了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。国家电网公司在《关于印发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广实施计划的通知》中要求,2013年底前完成系统主站功能开发以及与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改造,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可靠性以及重点城市高、中压客户供电可靠性相关数据的对应和在线监测;2014年年底前,实现国家电网110(66)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可靠性和全部具备采集条件的高、中压客户数据对应和在线监测;2015年年底前,同步跟进智能电表采集终端推广部署工作,实现国家电网低压客户可靠性指标数据自动采集,实现电能质量从分散到集中、从人工录入到自动采集、从事后统计到在线分析的管理模式转变和采集范围的基本覆盖。
目前,在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方面,国内无功补偿装置与谐波治理两大主要产品市场发展迅猛,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已有相当一部分优势企业开始问鼎国际市场。